研究会热线

0791-86208612

人居环境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人居环境 > 名人与人居环境荟萃
江西风水

江西风水的渊源及传承

  世界风水文化在中国,中国风水文化在三僚。三僚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窑镇境内,是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。据史料记载,唐朝国师、风水宗师杨筠松在黄巢攻破京城后,为避战乱来到赣南的兴国三僚村定居,从此在民间开始传经布道、著书立说、授徒救贫,最终创立了被后世尊称为“形势派”的风水。风水文化自此也从宫廷走向民间。开始仅流传在江西省的南部,以后逐渐扩展到闽、粤、桂、湘、浙等省,进而流传全中国。

  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,形成了诸多的流派,在中国五术中,以风水术的派别最为繁多。据不完全统计,现在公开打出名称的风水流派达百种之多。各个流派的理论、术语、操作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,看待和剖析风水的角度各不相同。当然,其中也有一些是属于为了自己出名,将东拼西抄而来的东西命名为自己的东西,出现了诸多“某氏风水学”的招牌,细看其中的内容,并没有完整的理论和操作体系,基本上是属于大杂烩式的内容。

一、赣南四大风水师在堪舆风水界的地位及影响

   在民间,历来是把杨筠松、曾文辿、刘江东、廖瑀四人列为赣州四大风水祖师的,但是,笔者认为:真正在堪舆风水界产生深远影响和杰出贡献的应该是杨筠松、曾文辿、赖布衣和廖均卿四人的影响更大。下面逐一对六大名师进行介绍:

  祖师—杨筠松

  名益,字叔茂,号筠松,民间称其为“杨救贫”,世称“救贫先生”。窦州人(今广东信宜)。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(公元834年),死于唐哀帝天祐三年(公元906年),葬于江西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药口坝。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,官至金紫光禄大夫,享正三品。掌灵台地理事,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。杨公仙师其父早逝,名淑贤,剩三子,长子筠翌,次子筠宾,三子筠松。母亲何氏改嫁窦州一商人。养父名灿都,字文光。

  杨筠松幼习诗书,十七岁登科及第,步入仕途。他是因在民间为人相地择穴颇有名气而被唐僖宗招进长安,在宫廷里专门负责皇室寝陵及宫室的勘定营建。因而他便有机会遍读了皇家秘藏的勘察阴阳宅的经典要籍。这一切奠定了杨俊松扎实的理论基础。至四十五岁,因黄巢之乱,南迁至虔州归隐山林,后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。

  杨筠松著有《撼龙经》《四大穴法》《葬法倒杖》《二十四砂葬法》《青囊奥语》《玉尺经》《黑囊经》《三十六龙》《疑龙十问》《天玉经》和《天玉经外编》等堪舆学理论著作,这些书都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而流传于世。其中,《青囊奥语》是风水实践的纲领,《天玉经》是风水实践的细则,《玉尺经》是步砂量水的准绳。杨公风水术承继了晋代郭璞“乘生气”的堪舆学精髓,强调龙、水、向三者的有机结合,在理气方面注重龙气和堂气的配合,以七十二龙乘龙气为核心,乘龙气者为吉,乘旺盛的龙气者为大吉,不能乘龙气者为凶,破坏龙气者为大凶。

  阴阳宅的吉凶,决定于对内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龙脉生气,对外能不能合理接纳堂局之气。杨公风水术还认为,龙气要配合阴阳宅的“坐山”,而来去之水要配合阴阳宅的“朝向”,这也是杨公风水理论的主要法则。他创造了自唐代以来有系统理论、有具体实践、操作规范的风水术。而且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。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,杨筠松主张体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思想。力主峦头形势为上,强调因地制宜、因形择穴,观察龙脉,分析地势方位,从而择定阴宅、阳宅的最佳位置,上述理论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“形法理论”,世称“形势派”“峦头派”或“江西派”“赣派”,风水地理祖师,享有很高的声誉。这个学派源远流长,迄今在海峡两岸、港澳和东南亚等地,自称杨筠松若干代传人的,大有人在。

  民间传说;在他所处的时代,唐帝国已经衰微,诸侯称霸。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卢光稠,在唐僖宗光启元年(885年)拥兵起义,并很快占据虔州,自任刺史,从此开始了他在虔州26年的统治生涯,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。同时也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,也是赣南客家民系的早期杰出英雄人物。卢光稠为图皇权永固,便盛情挽留杨筠松在王府为赣州古城择基选址。杨筠松为卢光稠卜天子地,卜得后,将其母改葬。在答谢杨筠松的宴席上,卢光稠问杨救贫还有天子地否?杨筠松答道:一席十八面,面面出天子。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,害怕杨筠松还会给别人寻找天字穴,于是在酒里下毒。杨筠松察觉后,立刻带着徒弟回家,可惜船到于都药口坝,便毒性发作,杨筠松问弟子曾文辿此处何地?曾文辿说是药口,杨筠松叹道:药到口死矣!仇不可不报也。临死之前告诉曾文辿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,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,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。曾文辿不解,询问其中的奥妙。杨筠松解释道,磨车湾安碓,单打卢王背,十字路口开井,卢王自缢颈。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,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“天子气”,制煞了卢光稠。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,疼痛难忍,自缢身亡。

  据《雩都县志》(清·同治版)载:唐哀帝天祐三年(公元906年),杨救贫被人暗算,中毒身亡,享年七十二岁。“卒于赣,葬雩中乐口。”乐口亦名药口,距杨公村管氏宗祠仅二华里许。时逾千年,沧海桑田。药口附近的梅江,河岸几经崩塌,河床改道,岸边的杨筠松墓早已淤入河底,迹不可寻。明万历七年(公元1579年),赣州知府叶梦熊和于都知县陈仰民专程到杨公坝瞻仰杨公墓,并在梅江河畔立了一块石碑,石碑上刻有“唐国师杨公”五个大字和立碑日期及赣州知府叶梦熊和于都知县陈仰民的落款。碑文刻工精湛,笔力刚健。几百年后的今天,碑上的字样仍清晰可辨,此碑现为于都县博物馆收藏。

  出身清贫,平素自奉甚俭,而怜贫恤苦,不遗余力,民间极为崇敬,有口皆碑,世人称之为“救贫先生”。在杨筠松居留江西赣南一带二十多年中,他遍游赣南等地的名山大川、风景胜地,踏勘并择定了难以数计的阴阳宅址。江西省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的管氏宗祠“继述堂”的祠址,就是其中享有盛名,至今犹存的。“继述堂”坐落在梅江东岸的河边,这一带原名“芒筒坝”,后人为了纪念杨筠松,便将此改名为“杨公坝”,至今仍称杨公村。

  明师—曾文辿
   曾文辿(854年—916年),是杨筠松的两位开门弟子之一,字缝舆,号逸真,祖籍地江西吉安,唐代初期从吉安迁入于都葛坳乡曲洋小源村。生于唐宣宗大中九年(公元854年),卒于后梁末帝贞明二年(916年),享年63岁。其父曾德富。兄文遄、弟文迪,文辿排行第二。

  曾文辿自幼读书,熟究天文经书、黄帝内经诸书。原想通过科举仕进,因逢战乱,隐居在于都县黄檀寺读书,不问世事,后偶遇杨筠松先生,羡其学问,遂拜杨公为师,随其学习堪舆术,得其悉心指黠青鸟,遂得堪舆大道,所著有《八分歌》二卷行世。也是三僚曾氏的开山始祖。

  据三僚曾氏族谱记载:心高气傲的曾文辿一开始并不把杨筠松放在眼里,为了试试杨筠松的功夫高低,曾文辿事先精心勘测了一幢房屋,并把一枚铜钱埋在已定好的穴位中心点上。然后再去请杨筠松给这栋房屋定向点穴。杨筠松过去一看,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,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,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,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。他告诉曾文辿说:“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。你看前有罗经吸石,后有包裹随身,住在这里,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。”杨筠松凭目力寻龙觅砂,用手中的拐杖往地上一点说,这里就是最好的穴位。这一点下去正好是点在曾文辿事先精心埋好的铜钱之上,这一下就让曾文辿佩服的五体投地,立马就拜杨筠松为师,杨筠松也很乐意收这个天赋极高的弟子。本是云游四方、无意居此的杨筠松和他的两个弟子一起,在盆地中间搭茅棚居住,他们把茅棚称为“寮”,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,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“三寮”(现在写作三僚)。

  明师—刘江东

  刘江东(884年—972年),字渊则,号白头,又名子昇,别名漆碗,世称见道先生。于都县葛坳乡上脑村(古时称上牢)人。刘江东的祖父曾经是卢光稠的部下,和卢光稠一直往来密切的杨筠松因此有缘收刘江东为徒。刘江东和师傅杨公一样,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。民间广为流传的“倒插竹”“鸭子墓”“梅花落地”等传说正反映了老百姓对刘江东的敬佩和怀念。

  刘江东是个耐人寻味的堪舆大师。他虽然没有著书立说,但是传人很多。因为曾文辿、廖三传两家将风水列为家传,不授外人。刘江东传道则好学者就传之。经他传授的徒弟遍布赣州甚至海外。还有,在许多古籍中,往往在他的名下写着其子孙、女婿的事迹。例如《江西通志》载:“杨筠松在虔州,江西因曾文辿传其术。初,杨与曾并不著文字。江东稍有口诀。”其孙刘谦,宋吏部郎中,知袁州事。“得祖传地理而精究之,衍口诀,著星龙、穴窍、案应、擢证、罗城、明堂、水口凡七篇,宜春韩巩题其书曰《囊经》,行于世。”又如清同治《雩都县志》载:“刘江东,雩都人,子刘颖(次子),婿谭文谟,皆世世相传。”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刘江东的传说,是一位被人们神化了的人物。

  明师—廖瑀

  廖瑀(943年—1018年),宁都黄陂开山祖廖銮的重孙子,名克纯,字伯瑀,号平庵居士,又号金精山人,宁都县怀德中坝人。廖瑀是赣州著名的堪舆学家,比杨筠松晚出生109年。他出身于堪舆世家。其曾祖父廖銮曾任武昌刺史,后弃官返乡。经杨筠松选址举家从宁都县城迁往黄陂中坝,成了清河郡廖氏在黄陂的开山始祖。廖銮之子廖三传从杨筠松和仆则巍学风水,名声大振。廖三传传子廖通,廖通又传子廖瑀。

  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廖瑀从小生活在诗书礼仪的环境中,只因唐末兵荒马乱,屡屡科考不举。但他从小就对风水耳濡目染,便把兴趣转入研究风水之术。他隐居宁都翠微峰金精洞,著有《怀玉经》流传于世。

  廖瑀一生以觅“风水宝地为业”,足迹远至赣闽粤等地。曾为饶州许氏选宅并预言:“日后,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。”在廖瑀故后的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许氏后裔孙果然考中进士,任赣州知府。这位许氏后裔没有忘记廖瑀的预言,曾经专程到廖瑀墓前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,并为廖瑀立碑记下此事。廖瑀和他的族人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,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风水师当驸马的故事。谢世南之子谢永锡(廖瑀外孙),精通周易,兼习父术,以堪舆地理之术交游诸公卿。宋真宗祥符年间,得了风水真传的谢永锡奏请,只要更改城门,就将诞生太子,后来果真应验。皇帝非常高兴,就以第六个女儿南阳公主配嫁谢永锡。谢永锡后来官至武功大夫。清同治《赣州府志》对此也有记载。

 明师—赖布衣
   《赣州府志》载:“赖文俊,字太素,宋时人,精地理,人呼赖布衣,著《催官篇》,以天星阐龙砂穴水之秘,至今传颂。”又号称“先知山人”,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。生于公元1101年间(宋徽宗年间),九岁即高中秀才。曾任国师之职,后受奸臣秦桧陷害,流落民间。凭著精湛的堪舆理论与技术,为人服务,布衣的足迹涉及中国东南各地,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。

  另外,赖布衣完善了中国罗盘。中国罗盘因为最常用的是三层,而被人们称为罗盘三针、天地人盘或杨盘的。赖布衣在杨筠松罗盘的基础上,创造了罗盘的中针,也就是人们说的人盘和赖盘。

国师—廖均卿

  廖均卿为廖瑀的后代。生于元顺帝1350——故于1413年,字兆保,号玉峰,梅窖三僚中邦人(现为店山村)。其家学渊源,自幼耳濡目染堪舆之术。相传他年方十五,便精通四书五经,乡人称其为“廖五经”。廖均卿曾入山学道,长居虔化县(今宁都)翠薇峰金精洞,自号“金精山人”,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。明朝十三陵的首陵——朱棣的长陵,即是名噪当时的风水大师廖均卿勘定的。今被收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中。

   《兴国衣锦三僚廖氏族谱》记载明永乐五年(1407年),明成祖的徐皇后病故,朱棣下旨礼部,在全国寻找精通地理的风水师为其择陵。礼部经过调查选拔,向永乐皇帝推荐了一批风水师,同是三僚村的廖均卿和曾从政名列其中。明成祖永乐五年十二月九日,廖均卿接到勘择皇陵的榜文,经过县、府、省衙门的护送,于次年正月二十七日到达南京。

  明成祖永乐六年三月二十一日,廖均卿、曾从政和丰城的王侃、巫涯等地理先生朝见了永乐皇帝。朱棣首先询问:“你们这些地理是不是都有秘传之术?”廖均卿回答说有,并将自己到达南京后绘制的京畿形图,以及以前写成的龙穴砂水四论献上。永乐皇帝看后大喜,吩咐即赐黄金百两。又过了几日,朱棣又宣廖均卿、王侃、巫涯三人入武英殿,问南京的风水情况。廖均卿奏曰:“好是好,只可惜水口石头朝外。”这句话正中朱棣下怀,不由点头赞同说:“朕亦嫌这个,均卿之言有理。”当即下旨,让廖均卿第二天去察看朱元璋的孝陵。廖均卿看过孝陵后,将孝陵的利弊给永乐皇帝作了分析。

  三月二十六日,内阁中书传旨,令廖均卿等几名地理前往北京,沿途寻找吉壤,供皇帝选用。廖均卿一行看看走走,直到五月一日才到北京,沿途没有发现风水宝地。到达北京后,又在城里城外考察了一个多月,察看了京西燕台驿、玉泉山、谭柘寺、香山、阳山茶湖岭和怀柔的洪罗山、百叶山、辛家庄、斧口、谷山、文家庄、石门驿、汤泉、禅峰寺,还是没有发现吉地。六月一日,廖均卿等循着燕山山势往昌平州黄土山一带考察,发现黄土山是个大吉之地。六月初十日,廖均卿登上黄土山顶,花了两天时间,绘制出黄土山风水图。随后,廖均卿一行起程返回南京。于八月初一日到南京上朝,献上地图,(即后来的天寿山十三陵所在地)登高纵目,见该处风水绝妙,为他处所不及,便绘成地图,并建议明成祖亲临黄土山观察,希望明成祖“高张慧目,广迈皇风”,并说,如将皇陵定于此处,则“玉烛清明,并三辰而永耀;金符浩荡,亘万古以长存:国祚无疆,邦家有庆”。之后廖均卿向永乐皇帝进献黄土山风水图。当时还有另外两名知名风水大师王侃、巫涯,他们也各自上了奏本。明成祖在比较之后,决定采纳廖均卿建议。经过详细询问黄土山的情况后,便让廖均卿再去北京考察,等待他亲自前往察看。

  明成祖永乐七年闰四月初二日,永乐皇帝驾临黄土山,见黄土山气势雄伟,山环水抱,十分满意,立即降旨将黄土山封为“天寿山”,圈地80里,定为皇家陵园。五月初四日,朱棣又特意让廖均卿陪同看峰山寺。昱日,朱棣下旨:“本月初八日吉辰,登黄土山立向点穴,明日各献穴法。”

第二天,各地理上本奏明点穴法,唯独不见廖均卿上本。朱棣问太监:“廖均卿如何无本?”其时王侃、巫涯等地理已上本,并随各官俱退,只有廖均卿独跪丹墀。廖均卿奏曰:“臣廖均卿面奏穴事:臣观黄土山,势如鸾凤之奔腾,穴似金盘之荷叶,水绕云从,位极至尊。经云:仰掌金盘荷叶中,谁知波浪有仙踪。形似铜盘,臣有冒奏:必插响处,盖响中之穴,以其声鸣于天下。”朱棣大喜,吩咐:“且退,待朕观看王、巫二本何道。

  不久,明成祖又召见诸位风水大师,问天寿山皇陵的穴位工程进展如何?众大臣奏道,廖均卿戏弄朝廷,他挖伤了地脉,穴位涌泉不止。明成祖就问廖均卿这是怎么回事?廖均卿说,这是真龙的聚处,穴法无偏,只要皇帝亲临其处,泉水立即停止。 明成祖一听觉得很是神奇,便叫大臣们看了一个好日子,带了文武官员和廖均卿等人从南京出发前往北京天寿山。但明成祖到了穴位之处,看见泉水依然在流,龙颜大怒,责问廖均卿为何戏弄于他。廖均卿不慌不忙回答说:我还没有喝山呢,只要臣几声一喊,把罗盘下地一照,泉水便会立即停止。 明成祖说,那就依你所奏,快快喝山。廖均卿当即摆好架式,向山上喝道:“山家二十四向,土地、龙祖、天星、地曜、二十八宿,祖师杨救贫、曾文山,廖禹公,今廖均卿为永乐圣主立万年之基业,千载之皇陵,万里山河皆归圣主,现在皇帝御驾亲临,着令泉水立即停止,如改违抗,是为逆天大罪,必受天谴。”

  说来也怪,廖均卿还未喊完,金井内的泉水果然立即停止这时,明成祖不断说道:“神了!神了!廖均卿非凡人,诚乃仙风道骨,喊山山应,喊水水止,真乃朕之奇遇也。其实笔者认为,廖均卿还是一位精通道家符咒的高人,他利用止血符的力量当场止住了泉水的流速。明成祖永乐八年七月,长陵工程竣工。赐廖均卿钦天监五品灵台博士官。钦天监灵台郎,官秩从七品,职“辨日月星辰之躔次、分野,以占候天文之变。观象台四面,面四天文生,轮司测候”(《明史》卷七四志第五十《职官》)

  廖均卿随即向永乐皇帝辞行:“皇上,我年纪老了,请允许我回老家。”皇帝说:“我正想让你在京共享荣华,你怎么就想回家?”均卿说:“我上有老母,下有五个儿子还未婚配。”皇帝说:“我赏你金银,派人给你送回去,你不要担心。”廖均卿仍奏请:“我不要赏钱,只求皇上赏我回家。”皇帝又说:“别嫌官小,朕再给你加授。”廖均卿奏道:“万岁赐臣灵台郎,臣已经非常知足了。”永乐皇帝说:“给官不要,给金不要,你到底想要什么?”廖均卿说:“我就是想告老还乡。”永乐皇帝只好为廖均卿饯行。席间再赠御诗一首:“忆昔当年杨救贫,此仙去后有谁人。出去寻龙一身雨,回来跨鹤两袖云。地理图中观地理,天文机上会天文。一杯饯别顺天府,同昌山河乐太平。”皇帝对廖均卿说:“你回去后,可造一书阁,朕赐你匾额‘诰赐褒荣’。”

  七月二十八日,廖均卿骑马离开南京,赶往家乡。廖均卿离开南京后不久,永乐皇帝就反悔了,派快马将廖均卿追回。

  后来,廖均卿还参加了北京紫禁城的勘择。明成祖永乐十一年(1413年)正月,天寿山陵成,朱棣名之为“长陵”。二月,葬仁孝皇后徐氏于长陵。 陵寝建成,均卿不愿再封官受金,成祖便赐其纸扇一柄,并题诗云:“江西一老叟,腹内藏星斗。断下金石鲤,果中神仙口。赐官官不要,赐金金不受。赐尔一清风,任卿天下走”。

  是年五月初二,廖均卿在北京病逝,享年64岁。永乐皇帝亲派钦差护送其灵柩回乡荣葬。他的墓地至今还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。而《兴国衣锦三僚廖氏族谱》的记载是据廖均卿自撰《行程记》中记述而载。

  岁月易逝,青山永存,多少个世纪过去了。这位富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堪舆祖师,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,至今仍然脍炙人口,流传于世。


相关信息
· 《人居环境学》理论基础
12-09
· 园林式建筑风水是社会的必由之路
12-09
· 北京著名的风水建筑有哪些特点?
12-09
· 八宅明镜派风水
12-09
· 贪官朱明國海南老家豪宅如同庙宇宮殿
12-09
· 现代居家风水
03-20
· 风水调整法
03-20
· 溪口蒋氏与韶山毛家风水
03-20
· 商业风水
03-16
· 名学与风水
03-16
· 阳宅风水
03-14
· 阴宅风水
03-14
· 命相风水学
03-10
· 江西风水
03-08